古箏是中國傳統的民族樂器,它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的國寶。

古箏被歸類於彈撥樂器中齊特琴(歐洲的一種扁形弦樂器)的一類。它更是日本十三弦古箏、韓國伽揶琴(十二弦)及越南式十六弦古箏的先驅。

在現代化的今天,古箏以標準的二十一弦出現在世人面前,而絕大部分的古箏曲目和古箏琴弦是為二十一弦古箏而創作和製造的。縱使仍被部份資深的古箏演奏者使用,二十三或二十六弦箏現在已十分罕見。二十一條琴弦以五聲調式排列於共鳴板上,而琴碼除了分隔琴弦與共鳴板,它們的位置以及琴弦的張力更決定琴弦的音高。

古箏的發展是從上個世紀的六十至九十年代開始興旺的,由傳統而單調的演奏形勢開始逐漸豐富演奏的手法,漸漸地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古時演奏者會把古箏放於平地上。現在已經發展出特製的琴架,除了小型古箏,演奏時都會把箏平放於架上。

c001

彈奏時演奏者會利用右手去彈撥琴弦,左手則協助彈奏半音及顫音。因此通常會於右手手指上貼上四枚特製的弦撥(撥指),有時候按曲目旋律的需要也會利用左手彈撥,所以有些資深的演奏者會於雙手均貼上弦撥作保護。

有些樂器製造商為了可以大量製造樂器而利用焗爐替木材加溫以加速其老化過程。這些純粹為謀利的舉動其實只會損害木材的紋理結構,也浪費了優質的木材。

在中國,它一直是一種神秘的高貴的古典樂器,常被人認為是罕見的、莫測的東西,只能從電影中和皇宮裡見到。幾十年來,通過很多古箏學者和專家的努力,終於使它能更加接近於普羅大眾。古箏的原理是利用琴弦的共振來發音,因此它擁有一個非常大的共鳴箱。古箏使用一種很特別的木料 – 梧桐製成。通常梧桐木會用於製作共鳴箱的面板,優質的古箏甚至連底板也是利用梧桐木所製。要鑑定一槐好的梧桐木可以由它的年齡入手,用於製作古箏的梧桐木需要有一定的木齡以防日後受時間、氣候或濕度的影響而變形,當中以尤一年為佳。其實除了木齡,木的強韌度也會為音質和價格加分。有些樂器製造商為了可以大量製造樂器而利用焗爐替木材加溫以加速其老化過程。這些純粹為謀利的舉動其實只會損害木材的紋理結構,也浪費了優質的木材。

因為梧桐傳音效果好、質地輕,是製作古箏的理想木料。這種梧桐大多是生長在中國的河南省蘭考縣,那兒的梧桐質量好、密度強。蘭考縣一帶靠近沙漠 ,地理環境非常乾燥正是尋找做箏所需木料的理想地帶。

據箏父徐振高先生介紹,最好的木料是樹干朝南的那一部分,而最好的一部分裡,靠近樹心的那一小塊是最難得的。因此如果我們能得到這樣的木料,是很幸運的。

但是同樣的一棵樹幹,哪一部分是最好的呢?鄒倫倫從古箏之父徐振高大師學會了這個秘密: 據徐振高先生介紹,最好的木料是樹幹朝南的那一部分,而最好的一部分裡, 靠近樹心的那一小塊是最難得的。因此如果我們能得到這樣的木料,是很幸運的。而樹幹朝北的那一部分其實並不可以用作古箏製作,一棵樹幹最多只可提供兩塊甚至一塊優質和合適的共鳴版,這也難怪優質古箏的價格可以這樣高。

琴碼的設計、形狀以至物料的選擇和質素也影響著古箏的音色,因此也是古箏製作中很重要的一環。古代的琴碼甚至古箏本身均以象牙製成,現在普遍都被紫檀木所取代。

木材的選取雖然對古箏的其他部份沒有太大的影響,不過為讓整個古箏看起來更美觀,我們都會經常使用到紫檀木、白檀木或是其他更罕見的熱帶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