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音樂坊》以箏會友,南丫島聚會

《古箏音樂坊》首次聚會於8月30日在南丫島榕樹灣舉行。音樂坊的會員、非會員、鄒倫倫老師的學生及熱愛古箏音樂的朋友聚首一堂,渡過一了個愉快的夜晚。 共20幾位古箏愛好者參與了活動,他們暢談對古箏的情懷,彼此交流彈奏古箏的經驗,她們即興表演,大家分享彈古箏的樂趣。除了鄒老師的專業演奏外,大家也輪流彈奏,其中來自美國的Jennifer 是UCLA 大學音樂系四年級學生,她的《瀏陽河》也彈奏得很是精彩!此外,鄒老師年紀最小的學生,6歲的林琳也首次登場,雖然林琳年齡尚小,但她的勇氣實在令大家佩服。 每個人都非常享受當晚愉快的氣分,並同時期待下次活動的來臨。請密切注意下次活動的消息,或聯絡我們取得更多的資訊。

特地從德國飛來上課的德國學生

外國學生師從鄒老師的也屢見不鮮,他們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無論如何,最近來的這位德國學生值得一提 。 Norman非常喜歡鄒老師為他特別訂做的新古箏。 十四歲的Norman Bravo是一位典型的德國小孩,與其他同齡人不同的是Norman有他自己的愛好,不會輕易被電視,電影,電腦了等等去左右,他喜歡中國音樂,選擇學習演奏中國樂器 。 在過去的兩年中,Norman 跟旅居在德國斯度加特的張震芳老師學習二胡和古箏,幾經周折他終於有機會認識古箏大師鄒倫倫,他帶著對中國音樂的一片赤城來到了香港找到了鄒老師,並請鄒老師幫他訂做了極其少有的高級古箏,而最重要的是他能夠利用這個歐洲假期跟鄒老師上課。 Norman有機會和鄒老師的香港學生一起演奏。 連續三天的課程使Norman 在短時間內成為鄒老師教室中最認真,最積極學習新曲子的學生。在香港的這種好學及效率高的氣氛下,Norman 更感到時間的緊迫,更應該努力與刻苦練琴。 每一位鄒老師的學生都對他的演奏感到驚訝,他可以演奏得這樣好,這樣細膩簡直不敢相信他是一位德國學生。真是天分十足! 除此之外,倫倫亦與Norman的媽媽Paula Royce-Bravo Sazo –德國曼海國家劇院的小提琴演奏家成為了好朋友。他們未來訪將成為未來的美好回憶。 德國曼海 二零零五年六月十二日 雖然我通常不會輕易交往和完全信賴於從因特網上認識的朋友,但這一次卻打破以往的慣例,我非常榮幸地能為鄒倫倫和馬天龍寫點什麼。 作為一名專業小提琴家並擁有二十五年工作經驗工作於一個著名的歌劇院和更長於此的教學經驗的我被鄒倫倫老師真摯的友誼,專業的教學經驗,豐富的知識所深深地打動。她和她的先生為我們的到訪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僅僅是給我們提供了一流的教學服務,還特地為我和我的兒子安排出從德國到香港這短短三天中的集中授課。她的這種責任心是那麼地難能可貴,適宜的古箏價格和高品質的樂器使我們倍感榮幸,我的兒子不但得到了高水准的專業教學,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認可與支持,鄒老師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演奏風格和特點 ,不強迫學生一味地照譜死板地演奏,我的兒子深受鼓舞,這激勵了他學習的興趣給予了他學習的動力並勇於大膽地演奏出個人特點用自己的理解去演奏。我認為這才稱得上是一名大師。 鄒倫倫又是一位很有組織能力的老師,她鼓勵學生們一起演奏,互相學習找出問題學會集體的配合,這對學生將來參與集體演出起了極大的作用。 她同時亦謹慎地掌握著教學尺度,在保持曲子的完整性的同時讓學生有足夠空間來體現自我。她用積極的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自身想努力提高並在原有的基礎上再達新高。 她的演奏技巧 ,深奧的功底,飽滿的音色,力度的掌握等都是一流大師的風范。 我深深地期待著倫倫和彼得對德國曼海的光顧,期待著她的親臨表演並能為我們的城市發展中國音樂而給予幫助和建議。 Paula Royce-Bravo Sazo 德國曼海國家劇院 小提琴演奏家

鄒倫倫南中國地區的尋訪

在過去的幾天中,鄒老師又一次走訪了中國南部的幾個重點城市和地區並同她的學生們及幾位古箏制作大師見面,同時作了一系列的講學活動。 此次出訪的第一站是上海,四月四日和七日,鄒倫倫和著名的古箏制作大師徐振高針對古箏制作的進一步提高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意見交流。 當天,鄒倫倫通過對古箏的音色,外形,做工等方面的要求挑選了三台精美的古箏,晚上,徐大師和他的兒子徐廷東一起在他們親自制作的古箏上簽署了名字和制作日期並賦詩一首,還按照訂做者的要求特別標明了他們的名字。 這些特別制作的古箏分別是為來自 美國,加拿大和香港的學生們預訂的。 鄒倫倫是《徐振高父子》所制作的古箏的海外總代理,徐大師和兒子徐廷東的古箏制作坊注重古箏的質量,品質,音色,外形等,古箏制作的數量有限,需提前訂做歡迎大家的訂購並提出意見。 鄒倫倫和設計師馬天龍也有參與和徐氏父子的新型古箏的設計。 在上海期間,鄒老師再一次為她的上海古箏分院的學生和老師們進行了義務授課,這座分院坐落在上海市的繁華區金陵東路上由李雅雯經理主理,除教學外還有各類樂器銷售。 4月6號和 7號鄒老師講學期間,很多學生早已迫不急待的等候著,其中學生初志強每天都要騎單車一個多小時趕來上課,但他認為能夠上到鄒老師的課這是值得的。 鄒老師這次出訪的第二站是揚州,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花園古城,同時又有古箏之鄉的美譽,在這裡鄒老師和揚州的琴箏有限公司的總裁劉永發先生及聰明的小潘婷又見了面。 寶應距離揚州有一百公裡的路程,潘婷和爸爸潘翔早上六點二十就搭上了巴士趕往揚州去和鄒老師見面,到了九點多才到。對於小潘婷來說這可是一個漫長的行程,因為一路過來她都是在暈車和嘔吐 。 終於在早上九點半左右他們見了面,情景感人鄒老師很高興又能在這美麗的揚州再次和潘婷相見。 春天的揚州百花盛開分外地美麗,正如李白詩句中所說的: 煙花三月下揚州。鄒老師帶著小潘婷來到了花園中上課。令鄒老師驚訝的是小潘婷這段時間以來有了很大的進步。她說:「潘婷無論從技巧上還是速度上都比上一次上課有了明顯的提高,手指更加有力了,聲音也扎實了」 。這也許正是因為小潘婷總是有著一個夢想,並每天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努力的原因。 鄒老師很高興能有像潘婷這樣的學生,更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給予她最大的幫助和支持。如平時不能面對面上課時,鄒老師會用電話,電郵,或錄影等方式與她聯絡上課等。雖然這是他們的第二次會面,可是看起來他們好似相識甚久,如同母女一般。 小潘婷從六歲起就由父親潘翔來督促學習 ,潘翔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父親,也是一位好老師,他希望能教會小潘婷所有的古箏技巧,小潘婷是他的驕傲,也是他們寶應的驕傲很多人都很羨慕她。 潘翔為人謙虛好學,本著”人從三師藝才高”的理念,不斷使潘婷得到更好的培養。 每天的刻苦練琴是潘婷的首要任務,除此之外,她還要聆聽錄音,觀看其它演奏家的光碟等,但她亦是學校中的尖子學生 ,其它功課也一樣名列前茅。 潘婷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然后到香港演藝學院讀大學。這也是許多和潘婷一樣的其他小朋友的夢想,鄒老師認為隻要你不斷地努力與追求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古箏大師鄒倫倫通過潘翔對小潘婷的培養,發覺到他是一位很有經驗的古箏老師於是就認定他為鄒老師國際音樂學院江蘇寶應地區的古箏分院的導師兼總監。鄒老師國際古箏學院與其教授的還有其他幾位老師,二十多名學員。鄒老師會經常光顧此學院給教師及學員加以免費輔導。

倫倫為艾倫密克裡的表演

鄒倫倫為世界著名設計師和多位香港明星所做的古箏表演成為了這一盛大的私人宴會上的熱門。 倫倫說:「我選擇艾倫米克裡。」 艾倫密克裡是法國世界級著名眼鏡設計大師,多年來艾倫密克裡一直追求完美設計與時尚潮流的統一,他的作品受到眾多名人和成功人士的崇尚,在香港,許多眼鏡愛好者不能想象生活中沒有艾倫的設計,它已成為眾所周知的著名品牌。 同樣,艾倫密克裡的晚會上,艾倫不能想象若晚會中沒有倫倫的表演 。 在晚會中他們推出了新設計品牌PACT ,許多香港明星應邀出席,他們有:鍾鎮濤,關之琳,劉嘉玲等。 鄒倫倫和她的樂隊把晚會推向高潮。 晚會以倫倫和她樂隊的表演達到高潮,倫倫那充滿動感的古箏演奏震驚四座,她表演了他們自己編排的古典作品和現代作品。 這是一場令人難忘的晚會,香港的個大報紙,雜志和新聞都爭相報道了這一消息。

「歌麗絲」在《世貿中心》演出

在過去的三天裡,鄒倫倫和她的東西方合並的樂隊歌麗絲在香港的銅鑼灣的《世貿中心》進行表演。 歌麗絲樂隊受到了廣大觀眾和樂迷的熱烈歡迎和鼓勵,演出消息被當地的各大媒體,報章,及鳳凰衛視中文台等報道。鳳凰衛視的報道是10月22日晚19:00和10月23日晚23:00。(鳳凰衛視是遍布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的中文訊息及文化電視廣播台。) 三場《世貿中心》的演出從10月22號開始。 《珠穆朗瑪》(2004年) 《顺流逆流》 《南泥灣》 鳳凰衛視: 音樂短片

蘭桂坊嘉年華會上的古箏宣傳

鄒倫倫和她的巴西樂迷 在剛剛過去的上個周末,鄒倫倫參加了一年一度的蘭桂坊嘉年華盛會並演奏及宣傳了古箏,介紹大家認識古箏和支持國樂。 倫倫在她的鋪位前與她的巴西樂迷,香港樂迷和其他國家的古箏愛好者見面,宣傳及銷售她的古箏專輯,還有簽名與回答樂友提出的問題等。 星期六和星期日晚上7點鐘,倫倫在蘭桂坊的室外劇場為瘋狂的樂迷們演奏了兩場古箏獨奏,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古箏學術交流會》

中國第五屆國際古箏會儀於是2004年8月在揚州舉行(照片)。 與會者包括著名的古箏演奏家,教授,學者,箏制造業者,新聞出版業,及揚州市政府官員。 鄒倫倫和箏父-徐振高暢所欲言 世界級箏演奏家鄒倫倫特邀出席了大會,他們最有感觸的是看到那麼多古箏學生和廠家來參加會議,這充分展現了古箏事業的蓬勃發展。他們與老前輩,老朋友,師兄妹交流經驗、觀點、切磋技藝。並被邀請表演和講話,引起轟動! 他們參觀了揚州的古箏製造廠,了解箏的製做程序和工藝,去上海拜訪了古箏製做之父-徐振高先生。 鄒倫倫在箏會上發表講話 目前,他們正籌備另一個大型古箏演出。屆時會向大家報導。 鄒倫倫非常高興能夠與著名的古箏制作大師徐振高先生的會面。 「請大家給我批評!」 在揚州古箏會議的第一天中午吃了飯後,大家按著大會程序來到了三樓世紀廳參加箏藝交流節目。當天主持人是:潘妙興,王剛強。 第九個參加交流者上場,首先做了自我介紹:「我叫高百堅來自廣東省南海,我啥也不是,又不是專業搞古箏,我是很業餘並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去年我突發靈感寫了一首箏曲:游子思歸,今天帶來會場向大家獻醜,請各位專家,學者,教授,同學們給我批評!」(深深的一個鞠躬) 一鳴驚人的演奏! 鄒倫倫與揚州雅韻廠總裁劉永發探討古箏制作的技巧 在觀摩會上,有許多學者,專家獻技,獻藝。其中包括有來自海外的學者和港,澳,台地區的同行等。在八月二十三日的交流中就有來自台灣的蘇秀香和她的學生用單箏(面對面)做了四手聯彈:《音湖行》雖有很多爭議,但也不乏有創新意識。 免費教學 8月25鄒倫倫出現在會場中,突然有一個大約8,9 歲的來自揚州的古箏學生跑過來說:「爸爸,鄒老師在這兒!」 原來,她和爸爸來參加會議在前一天看了鄒老師的精彩表演后一直想找鄒老師談談。她叫潘婷是一個很聰明的小孩兒從小跟著爸爸學古箏,在這兒遇見了鄒老師后就決定必須親自讓鄒倫倫上課,並拜她為師。之後,她每天開始搜尋會議的展示廳、所有的餐廳和附近的酒店。終於在當日大會的 4 個小時以後, 她發現了鄒倫倫在新世界酒店的咖啡廳喝茶於是跑來要求鄒老師能給她一個簡短的培訓。鄒倫倫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並花費約一個小時給小潘婷上課。最後,鄒倫倫同意小潘婷成為她的遙距學生並在網上免費給她上課。 鄒倫倫在揚州古箏會議演奏 鄒倫倫為小潘婷上課(2004年) 從這個事件的照片可以在這裡看到。

《一輪明月》古箏音樂會

鄒倫倫在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綜藝廳迎來了著名古箏演奏家鄒倫倫首次在香港舉辦的古箏與西方樂隊的古箏音樂會。這是鄒倫倫多年來和諸多西方音樂家一起研究與實踐的成果。 音樂會得到眾多藝術界人士和國際友人的贊譽。這是一次突破傳統 ,創新古箏演奏風格的一場盛會,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古箏所具有的潛能和魅力。 鄒倫倫邀請到她的音樂友人:吉它和歌手,薩克斯風與長笛,及她的學生演奏鋼琴,古箏,大鼓等。 這場音樂會的主題是讓香港了解古箏,讓古箏走向世界!

廖振華和他的《三位小師妹》

這不是小說家虛構的故事,也不是傳道士在宣揚神的偉大。世界上有些事真有那麼巧,巧得令人不得不相信冥冥中確實有一種主宰的力量在安排人生,在巧編歷史。日前,勞丁有幸應邀參加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家庭音樂會,既獲得了一次精湛、美妙的音樂享受,又贊嘆於席間的所見所聞。為此,寫了這些文字以記之。 喜上喜,大師哥喜會小師妹 《三位小師妹》在悉尼 某日,接寥振華先生通知,說他有三位畢業於沈陽音樂學院的小師妹將在4月26日下午去他家探望他,並將為他舉行一個小小的音樂會。他邀我到時參加。 談起廖振華先生的大名,相信知道的人並不多,可一提“三叔”,經常活躍在唐人街的大陸新移民並不陌生。十年前,大陸留學生剛來澳洲時,許多人都曾獲益於他。他為人豪爽,仗義好友,絕不以貧富論之。特別是他愛才若渴,隻要你有一技之長,他都願意關照有加,都會延為座上賓,因而他的家中經常是高朋滿座。因為寥振華先生在他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大家都尊稱他為“三叔”。 數年前筆者第一次拜訪他時,就為他家那高雅的充滿了書香氣的布置所感染:牆上挂著當代書畫大師和來自大陸新移民的書畫作品;案幾上擺放著品質精美的瓷器和玉、石、木雕。他的那間專門辟為“音樂廳”的房間裡收藏著的各類舊唱片,包羅中外名曲名歌及京、越、滬、評彈、相聲、滑稽等各種戲曲和曲藝,收藏之豐,已足以體現主人的藝術品味。而在觥籌交錯之際,於琴棋書畫,三叔娓娓談來,滔滔不絕,評字論畫,句句在行。勞丁曾問及友人:何以三叔對文學藝術情有獨鐘?友人告知:寥先生早年畢業於魯迅藝術學院。這樣我才明白何以他對文學藝術有如此之深的造詣以及何以對大陸來的留學生中的文藝人才如此偏愛。無怪乎國畫家傅二石先生(國畫前輩大師傅抱石的二公子)到訪悉尼時,專程去他府上,詩酒吟唱之餘,即興揮毫作畫;也無怪乎國禮微雕大師范星濤先生特地微雕一幅山水畫贈送給他“敬請教正”;上海市僑辦主任一行到訪悉尼時,也專程去他家拜訪。當年勞丁埋頭工作,一般應酬很少參加,唯“三叔”有請,必定出席,為的是那種藝術氛圍,也為的是從三叔那裡多受一點教益。久而久之,三叔將我引為摯友,我把三叔當作良師,自然也就往來頻繁了。 三叔邀我參加他的party,那是常有的事,然而三叔哪來可以為他舉行一個音樂會的三個小師妹呢?這倒是從來也未曾聽到三叔談起過的。相問之下,他才第一次對我談起他的經歷: 他在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就從上海參軍進入軍事干部學校到青島,說是做學生集訓三年其實干的是文化教員教解放軍團級以上軍官的文化知識。1954 年前後到大連的軍官學校做政治教官,1957年作為在職帶薪干部去沈陽就讀魯迅藝術學院,畢業後到湖北藝術學院教工藝美術。1960年去了香港,1980年移居澳洲(我跟三叔開玩笑說:想不到您還是一位可以享受“離休干部”待遇的老革命)。 三叔說,解放前在延安的魯迅藝術學校在新中國成立後遷去東北沈陽改名為東北藝術學校。1957年,東北藝術學校一分為二,一個稱魯迅美術學院,一個稱為沈陽音樂學院,二個學院雖然分挂二塊牌子,但校園緊鄰相通,人才互濟。特別是開派對,有舞會時,由於美術學院男生多女生少,音樂學院女生多男生少,故而經常相互邀請共同舉行。名為二家,其實也如同一家人一樣,每年校慶也同時舉辦。寥先生畢業於五十年代末,屬於第一屆畢業生,以大師哥自居當之無愧,而那三位畢業於九十年代,當然也就是小師妹了。這正應了那句“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令人感慨之餘,趕緊向三叔賀喜。而三叔又說,雖然他還沒見到《三位小師妹》,但聽人介紹說:這《三位小師妹》技藝精湛,各自都已取得很大的成就,那真是喜上加喜,這場音樂會一定別開生面, 說什麼也得參加。 巧中巧,姐妹仨巧聚悉尼城 如果說,三十多年間的校友相逢在悉尼的機率並不低的話,那麼這三位小姐妹在悉尼的相聚真的不是一個“巧”字可以包容的了。 三姐妹中大姐鄒倫倫小姐在她剛從新西蘭移居悉尼時我就認識了。她四歲跟從中國著名音樂家呂殿生教授學習小提琴和音樂知識,七歲學習古箏,考入沈陽音樂學院後,師從古箏大師趙玉齋教授和張景霞教授,並求教於上海民族樂園的郭鷹等古箏前輩,學習了古箏彈唱絕技。她曾獲得了中國民族藝術大獎賽古箏組一等獎, 並為許多電視劇和大型紀錄片配音,1991年在沈陽音樂首次舉辦“鄒倫倫古箏音樂獨奏會”盛況空前,4000 多人的場子座無虛席,當時中國音樂界稱她是“中國民族樂壇七朵金花之一”,她是中國古箏學會的會員。 老二劉瑩,出生於一個藝術世家。父親劉佳聲是中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著有多本音樂專著。六歲時,便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二胡,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聲樂,從此開始步入藝術殿堂,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1982年,她考入了沈陽音樂學院附小,1984年考入音院附中。先後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關文舉、賀虹二位教授。1990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沈陽音樂學院民族樂器系,投師於中國著名的老一輩二胡演奏家唐毓斌先生,與此同時,她觸類旁通,還在鋼琴和聲樂表演上展露才華。 小妹劉璐天生注定與藝術有不解之緣。她出生於一個藝術氣氛濃郁的家庭。七歲的小璐璐便被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張世成、劉煥章教授收歸門下。1980 年考入沈陽音院附小,1986 年考入音院附中,1992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沈陽音樂學院民族樂器系,師從侯貴芝教授。1994年,中國中央音樂學院破格吸收劉璐為該校三年級學生。璐璐在校期間,連續五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她的才華不僅表現在琵琶演奏上,還表現在其他領域中:她曾以鋼琴副科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在第三屆沈陽南湖之夏音樂會,沈陽首屆“東宮杯”卡拉 OK 歌星大賽,沈陽藝術演講中連連獲獎。她在中外藝術團體演出中,擔任過近百場節目主持人。她曾在許多電影、電視劇中出演主要角色:《珍郵奇緣》中純朴自然的啞女蓮妹;《兩代律師》中毫不矯揉造作的蔓蔓;《自卑美容師》中的服裝設計師;處罰風波》中潑辣的個體戶等等。1991年參演陳凱歌導演、鞏俐主演的《霸王別姬》,1993年應邀去香港與劉德華、梅艷芳、曾志偉等紅星為“中國扶貧救災義演活動”表演。1995 年出訪馬來西亞,受到當地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 三姐妹在校期間,日日夜夜同在一個民樂小姐練琴演出。六年前,她們先後畢業,各奔前程之後便失去聯系。不意各自天南地北兜了一大圈之後,又不約而同地先後來到澳洲,並且不約而同地先後來到悉尼。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天倫倫上街訪友,瑩瑩進城購物,她倆在 Pitt Street上相對呆住了有幾分鐘,一聲“是你嗎?”使倆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盈眶的熱淚,止不住地往下淌。而僅僅數天後,瑩瑩的一位朋友來電告知了璐璐也在悉尼的消息,當時的欣喜和感慨,真是難於言表。巧啊,真是太巧了。巧得用“緣份”不足以釋懷,巧得用“命定”不足以表達。六年的相思,使人牽腸挂肚;六年的懷念,又讓人夢魂顛倒。趕緊見面,自然成為三姐妹的第一願望。 就在她們相聚的時候,得知悉尼還有一位大師哥正抱恙在家休養,便一致決定,帶上各自的樂器登門拜訪,既是探望大師哥,也是向大師哥作一次匯報。 妙又妙,音繞梁妙曲驚四座 4月26日下午,寥先生家裡是賓客盈門。得知小師妹要來探望的消息之後,大師哥寥先生非常激動。四十多年來,他懷念母校,更懷念母校的同學,他曾多方設法,已經聯絡上當年同學幾十人。如今這三個小師妹巧聚悉尼,又要來登門拜訪,真是寥慰懷舊之念,可喜可賀之事啊!於是,他約請了同好多人,來為小師妹們的到訪添興助威。 一翻寒喧從簡,姐妹仨擺開架勢。倫倫說聲“慢”,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瑩瑩和璐璐湊上去一看,不禁笑得前俯後仰起來。大師哥不知就裡,倫倫解釋說:這是當年她們三人合奏曲目的節目單,盡管分別這六年來她走南闖北經歷了幾個國家,這張節目單卻始終帶在身邊,曲未彈響而情誼已先令人陶醉,在場各位無不動容。大師哥趁此機會把各位來賓一一介紹給小師妹們,還特別加了一句:“小心啊,今天我請來的都是行家裡手,你們可得用點心啊。” 二胡瑩瑩一昂頭,琵琶璐璐一揚眉,隻聽得古箏倫倫一弦定音,一曲《春江花月夜》瞬時將大家的思緒帶進了月夜春江的迷人影色:在江樓鐘鼓的奏鳴聲中,一輪明月徐徐升起,月影下,花影層疊,花朵搖曳,而於水雲深處,漁歌對唱,抑揚頓挫。夜深了,一葉輕舟,滑行在水面上,蕩漾開粼粼碧波,回瀾拍岸。靜謐謐,悄悄然,曲不醉人人自醉,不由人一縷遐思,神游於山水秀色。忽然,大家回過神來,發現一曲已終,旋即爆發雷鳴般的掌聲。 繼而,名曲《將軍令》、《康定情歌》、《金蛇狂舞》、《梁祝》、《太湖美》、《茉莉花》……那錚錚鏘鏘,嘈嘈切切的琴聲,時而高亢激越,氣勢雄渾,有如千軍刀馬,撕殺疆場;時而委婉哀怨,情思綿綿,恰似青年戀人,喁喁細語;時而節奏明快,歡騰熱烈,表達出豐收的喜悅,生活的美滿;時而輕盈清新,悠揚淡雅,描繪出山水之秀麗,田園之壯美;時而飄動雋逸中顯露剛全;時而深厚古朴中透出柔美。 有人提議,請各位來一曲獨奏,大師哥加一句:“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的。” 古箏回眸一笑。古樂一曲《高山流水》,旋律流暢,節奏明快,意寓著倫倫“自小生來好撫琴,高山流水號知音”,向在座新結識的師長和朋友表示敬意。 二胡凝神屏息,以悠悠的散板開始了《江河水》的樂章。樂中主人公似是泣不成聲,又像欲言無語的投訴,傾吐著傷心的往事。苦難的呻吟,沉痛的情緒,最後演繹成搶天呼地,悲憤欲絕的形象。 琵琶緊跟二胡,以迥異於她那文弱秀美的形象彈出了氣勢恢宏的《十面埋伏》。頓時,金戈鐵馬的肅殺之氣,繚繞在人們的周圍,激發起人們壯志滿懷,雄糾糾,氣昂昂,猶如身臨其境,參與了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 曲終而餘音繞梁,時移而意興未盡。當三姐妹又一次合奏起《喜洋洋》的時候,聽眾的情緒達到了高潮。大家合著節拍拍著手掌,為三位青年民樂演奏家的精湛演出鼓掌,為寥先生有這麼出色的《三位小師妹》鼓掌,也為大家有這麼難得的一次藝術享受鼓掌。 話連話,師兄妹話短情意長 晚餐,美酒佳肴,自不待言。當然是大師哥作東,小師妹為客。而我們這些“行家裡手”,自然也就忝列左右,口福與耳福俱飽了。三姐妹不但貌美、藝高、善言,而且還海量。葡萄酒開了瓶又一瓶,《女兒紅》干了一壇又一壇。杯常滿,話不斷。 言談之間,三位姑娘說起了她們別後的經歷: 倫倫畢業後擔任中國遼寧歌舞團古箏演員,1993年去香港與劉德華、梅艷芳、曾志偉等為《中國扶貧救災義演活動》表演。1994年,她遠赴美國,在中國美籍古箏演奏家王昌元先生的支持下,在洛杉磯音樂廳舉行“中國古箏音樂家鄒倫倫小姐獨奏音樂會”。1995 年初,倫倫到達了新西蘭,她的藝術才華,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多次為《新西蘭國家博物館》、《新中友好協會》、《金馬之聲廣播電台》等單位演出。1996年11月29日,在威靈頓市的維多利亞大學紀念劇院隆重舉行了《鄒倫倫古箏獨奏音樂會》。1997 年應新西蘭總督之邀在總督府演出《中國古箏之聲》得到總督和新西蘭政要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今年初,她移居悉尼後,參加了多場的聯歡活動和大型演出,人們傾倒於她那美妙清脆的箏聲,紛紛購買她的古箏獨奏 CD 專輯,一時傳為佳話。 瑩瑩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隻身一人獨闖海南,與各專業團體合作演出,並多次為電視劇配樂錄音,同時,她還利用她那豐富的樂理知識,從事教學工作,在短短的二年期間,經她培養的學生有多名考入海南藝術學校、海南師大藝術系。1996年她返回故鄉沈陽,在遼寧電子出版社擔任音樂編輯,獨力編輯出版 CD-ROM 光盤,在國內新聞出版單位的好評如潮。1998 年 6 月來澳就讀於悉尼科技大學(UTS),攻讀國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同時她參加了維多利亞大廈建立100周年紀念音樂會和今年2月由中華慈善總會、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舉辦的新春音樂會。瑩瑩現為澳洲華人音樂家協會會員,澳洲黃河合唱團成員。 璐璐畢業後任教於北京教育學院音樂系,主教琵琶專業,鋼琴專業及中國音樂史,1998年獲首屆北京成人高校專業文藝匯演琵琶演奏獎,遼寧省電台曾特別播出她的專題節目,北京電台也曾特約她為嘉賓主持人,她是中國琵琶研究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中華傳統學會的會員。今年初,她移居悉尼。 三姐妹分別六年,今天是第一次又湊在一起合奏,六年的斗轉星移,並沒有淡忘她們的默契配合,完全憑的是當年的感覺,居然還是絲絲入扣,絲毫無差,這不僅僅是她們藝術功底的深厚,也包含著她們藝術靈犀的相通。 悉尼的著名節目主持人李秀玲女士是今天音樂會上一個忠實的欣賞者,她在音樂會的第一個曲子之後,已成為三姐妹的知音。她表示,她將為她們組織幾場音樂會,她說她要把這麼美妙的音樂介紹給所有的朋友們。 櫻桃小溪長青社副社長戚先生到這時才發現他特地趕回家去取來的攝像機一直躺在茶幾上,因為一下子就入迷了,以至於原來想全場攝錄的計劃根本就沒有完成。 大師哥寥先生今天的精神特別好,他紅光滿面,笑談不絕,聽完《三位小師妹》的經歷,他語重心長地說: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困難一定不少,但不要緊,有困難大家幫,這門藝術可千萬不能荒疏掉,祖國民樂的瑰寶,還得靠你們往下傳。 夜,已經很深了,在仨師妹對大師哥“健康長壽”的祝願聲中,這場家庭音樂會是結束了,但這三顆藝術新星,必將在悉尼,在澳大利亞冉冉升起。